兒童與青少年時期,是人生中生理、心理都會面臨巨大變化的階段,若此階段無法適應調整,很容易產生心理疾病困擾,憂鬱症便是其一。

根據董氏基金會 2018 年調查顯示,台灣平均每七個青少年中有一人「有明顯憂鬱情緒需尋求專業協助」。

於同年針對青少年運動狀況與憂鬱情緒之調查發現,21.8%受訪者在心情不佳時,常用運動紓壓,運動後近八成三受訪者覺得心情有變好。從來沒有把運動作為紓壓方式者,有明顯憂鬱情緒需求助專業協助比例較高。在 2020 年調查也發現,感到快樂及每天感到壓力大的時間不到一小時的比例,有固定運動習慣者明顯高於沒有運動習慣者,自評運動時間愈充足者,近半年來感到壓力的比例愈低。顯示規律運動確實能讓改善情緒問題!

為吸引兒童與青少年多運動、養成運動紓壓習慣,自 107學年度起,教育部體育署與董氏基金會合作創新校園規律運動方案,包括 107 學年度的「樂動 150,樂此不疲」、108 學年度的「樂動 150,提升運動力」、109 學年度的「樂動 150,創造心連結」、110 學年度的「樂動 150,想動就動 GO」、111學年度的「綠」動150,快樂滿滿FUN」、112 學年度的「樂動150,迎向奧運挑戰」,以及今年的「樂動 150,全齡動起來」校園運動紓壓宣導計畫。

設計樂動紓壓 5 招系列,以 5 個功夫動作招式,從輕微跳動出拳、側踢、前踢,至全身性快速跑動跳躍,短短三分鐘就能達成提升心率及全身伸展的運動,提升兒童青少年體適能。

為推廣樂動紓壓 5 招,自 109~112 學年度進行運動紓壓記錄募集比賽,募集學生發揮創意創作圖畫、照片或影片,觸及更多學生認識並學會樂動紓壓五招,增加運動參與率。

除了「樂動紓壓 5 招」系列的推廣,為營造校園規律運動風氣,選取重點合作學校推廣團體活動方案,協助校園建立運動推展模式。今年為幫助學童從小建立運動習慣,也鼓勵家長和孩子一同運動,將加入親子運動方案,促使全齡一起運動。

© 2016 Copyright - 董氏基金會
- made by bouncin